大煙囪,大煉鋼鐵時期留下的工業(yè)符號
董家壩,在大煉鋼鐵時期,曾經(jīng)是云陽最為繁華熱鬧的地方,這個方圓近一平方公里的地方,有國營煤礦、焦煤廠、煉鋼廠、火力發(fā)電廠,那時廠房遍布,人聲鼎沸,最多時,這里工作生活達3000余人。
如今,隨著歷史的發(fā)展變遷,董家壩的芳華早已不在,留下的是一些在歷史文化痕跡。
走進董家壩,首先進入眼簾的是田野里直插云霄的大煙囪,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,顯得格外高聳挺拔,雄偉壯觀。
煙囪高約三十五米,底部直徑四米,頂端直徑二米,壁厚半米。煙囪內(nèi)外嵌有鐵質(zhì)U型步梯,可以從底部攀爬到頂部。煙囪上面的標語“勞動創(chuàng)造世界,人類征服自然?!边€是清晰可辨。
據(jù)當?shù)?9歲的農(nóng)民桂遠福介紹,當年,修建大煙囪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,每天參加修建的人數(shù)達數(shù)百人,搭建的施工架子都有旁邊的山那么高,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工人從木架子上挑運上去。
在壩上的中心位置,有一棟一樓一底白色外墻的青瓦房,這就是董家壩國營煤礦場部辦公樓,當時董家壩最壯觀、漂亮的建筑。
從外觀來看,房屋保存尚好,上下各有5個窗戶,應該有辦公室10多間。后來,作為龍洞鄉(xiāng)辦中學的學生宿舍,使用了一段時間,如今作為一個特殊時期的文化符號保留了下來。
據(jù)云陽縣志記載,董家壩的煤炭產(chǎn)業(yè)始于民國初年,解放后,一九五七年三月,縣財政投資11.37萬元,興建國營董家壩煤廠,經(jīng)過一年多的建設,一九五八年九月投產(chǎn)。據(jù)村民回憶,當時煤礦規(guī)模很大,設有三個車間,每個車間200多人,產(chǎn)煤量位于全縣前列。
58年,為了運輸煤炭,特修建了一條通向長江邊的公路,由于煤炭太多,路面損壞嚴重,為先后兩次對公路進行了維護加固。
大煉鋼鐵時,又上馬了鐵廠,為其配套,又建設了一座火力發(fā)電廠,大煙囪就在這個時候動工修建的。
據(jù)桂遠?;貞?,58年大躍進,是董家壩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,大小煙囪冒著濃濃的黑煙,蒸汽機徹夜轟鳴,廠房通宵達旦,到處是熱火朝天的景象,董家壩仿佛成了一個燈火輝煌的不夜城!
他父親與鄉(xiāng)鄰成了菜農(nóng),專門種植蔬菜,供應給煤礦伙食團。
當時,數(shù)十公里外的群眾,從四面八方趕來參觀看熱鬧。
煉鋼運動全面停止后,董家壩鐵廠也下馬了,所有的工人都回到了原籍,大煙囪的滾滾濃煙也隨之散去,董家壩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。
作者:張曙光
2020-06-09
2020-06-07
2020-03-18